一個物理學博士眼中的《阿波奇》

雲/Wendy 活出喜悅人生 2020-06-11 15:14


吳佩蓉老師在跟學員上工作坊


《阿波奇》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臺灣的吳佩蓉老師,她擁有透過對宇宙的訊息解讀,解開人類靈魂密碼的特殊能力。

 

聽老師分享她寫這本書的經歷時,我驚訝到難以置信,正像她在書中扉頁上所言:
 

 

佩蓉老師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這本書,正像老師自己所言,宇宙好像在透過她這個管道,讓它想要傳達的訊息流動出來。
 

或許剛開始你會讀的一頭霧水,就像一開始我讀的時候感覺一樣,但是慢慢進入阿波奇的世界後,你會發現:


它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
以下是我的一位物理學博士朋友讀《阿波奇》後寫下的感想。

 

 

 

與這本書的相遇似乎是上天早就做好的安排。
 

翻開《阿波奇》第一頁第一句話:

 

“因為我是神,所以我允許自己這麼自由的躺仰天宇,俯視地心...”
 

看到這幾句話的一剎那,我內心某處就像有什麼東西被震撼和觸動到了一樣,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可以表達出來的感覺。

 

原来文字也是有能量的,就像這個物質世界裡所有有形或無形的存在一樣。

 

這本書的第一個推薦序寫出了整本書的精華:

 

我們每個人本身就是光,是神,是愛,但是當你本身就是的時候你體驗不到,就像你吃的美食,天天吃你不覺得美,當你吃到不好吃的東西你才感覺到原來吃的東西多美味。

 

所以我們為了感受原本的我們是多麼有愛和慈悲,創造了物質世界,創造了很多我們不是的東西,來體驗我們是。

 

 

 

我現在是一名大學物理老師,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,突然覺得:

 

原來老天爺讓我學物理就是為了讓我遇見這本書,為了讓我理解宇宙的奧秘。


物理學界一直在研究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,從分子到原子,電子再到誇克,最後發現最小單元也是一定振動頻率的不穩定的量子。
 

而老師的書直接從源頭說起,物質世界就是由不同頻率的光疊加而成的,頻率不同,物質的能量不同。

 

物理學上也有這樣的原理,包括我們人體,也是個能量體,當一個人喜悅慈悲越多,組成他的光子頻率就比較高,他的能量也就相應越高。

 

當一個人的羞恥感和罪惡感等負面感覺比較多時,他的能量就比較低。

 

我們在一個團體裡,社會裡,那些組成我們的量子或者光子會相互糾纏,共振,消融,從而導致我們的情緒意識也會相互影響。

 

 

 

在你所不是的世界裡,有背叛你的人,欺騙你的人,仇恨你的人,你是不被愛的,你很痛苦,痛到極限。

 

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就是愛時,你會好感動,好像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。

 

原來這是愛,我就是愛,愛的感覺是這樣的。 沒有對比,好像那愛的感覺就沒那麼強烈。
 

所以我們創造了這一切的體驗,所有的痛苦,傷心,難過都是自己創造的,因為你想體驗不是愛的感覺來感受自己就是愛的感覺。

 

但是當你沒發現自己就是光,就是神,就是愛的時候,你會一直去追尋,一直去體驗不是,體驗痛苦,一世又一世輪迴,忘記了一切都是自己的創造,忘記回家,回到光。

 

而讓自己回家的方法就是拋棄那些你在物質世界體驗到的痛苦,黑色記憶,放棄總是想去修改過去,想要完美的執念。
 

相信任何時候都是完美的,上天安排了一切,不用再想去拯救別人,這個世界沒有你也很完美,那麼你就會回到光,回到愛,回到家,回到源頭。

 

這和耶穌佛陀他們做的事很吻合,只是分享愛,關心而不干涉,所以他們回到了源頭,涅槃,圓寂了。

 

 

 

這本書一開始很多人會看的一頭霧水,在我看來,書上有很多物理科學的原理知識。


而據我瞭解,佩蓉老師對物理學幾乎沒怎麼接觸,她曾經做過平面設計師,卻寫出了一本在物理學上無法解釋的很多現象的書,真的好神奇!


在沒有深入瞭解身心靈之前,我曾看到一些公號文章提及能量,當時覺得很玄妙,很科幻,不太相信,現在我似乎找到了理論依據,並相信能量確實存在。


愛是什麼? 相信這個問題,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的說法。


而作者認為愛是關心而不干涉,


相信這個世界沒有你也很完美,這看起來似乎很殘酷,但上天已安排一切,相信一切的發生都是完美的。


當你相信任何時候都是完美的,你會回到平靜,喜悅。


當我們活在當下時,我們的喜悅光子會很多,能量也會很高。


我們越喜悅,越活在當下;

我們這一世結束的時候就不會有黑色記憶;

不會執著的想去修改你認為的不完美;

我們就會回到光,回到源頭,回到家。

 

 

文|雲/Wendy

編輯| Wendy

圖|網路

 

 

 

淨林身心靈工作坊